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会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杨琳文
作者:管理员时间:2015年06月26日 00:00点击:

图为“松桂坊”创始人杨琳文校友  胡建文摄

 

图为杨琳文校友向原正校级督导、校友总会会长张建永教授汇报创业进展  胡建文摄

 

    很久以前,一则“北大才子陆步轩街市卖猪肉”的新闻,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大众对此褒贬不一,褒之者多,贬之者少,甚至引发了一场“读书是否有用”的大讨论。随后,又一个叫陈生的北大高材生因卖猪肉卖成千万富翁,这回,各位围观者们不再嗟叹“读书无用”了。卖肉的高材生,与乡间的屠夫毕竟是不同的。


    也许你早有耳闻,这些年,吉首大学也出了个卖肉的,而且一不小心就卖出了数千万的身家,在电子商务市场闹得风生水起。他叫杨琳文,吉首大学文学院2005届毕业生,互联网腊肉第一品牌“松桂坊”创始人。

 

    A、进入大学,获得跟国内顶尖学者对话的机会

 

    杨琳文是凤凰人,家住凤凰县廖家桥镇铁桥村,铁桥村过去不远,就是沈从文的老家。也许是受沈从文先生的影响,也许是得益于凤凰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杨琳文天生具有一股特殊的文人气质,他的语文成绩也是出类拔萃的。高考,他语文考了129分,在当年的吉大新生中是最高的。他也因此而幸运地免试进入中文系的教改实验班。


    “教改实验班,配备的是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班主任。当时我们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教授。”杨琳文说,能够进入教改实验班,觉得自己很幸运。


    尤其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吉首大学虽然办在偏僻闭塞的湘西地区,但吉首大学的思想不保守,经常邀请一些外面的名家来校讲学,如易中天、吴玄、夏中义、徐中玉等,使他即使身处偏僻闭塞的湘西,也有机会跟国内顶尖级的学者对话。


    有时候,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也会跟老师一起出去访学。记得有一次,他们跟班主任向成国教授访学北大、清华、中央民院等大学,见到了陈平原、钱理群等大师级的人物。在北大交流时,杨琳文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向北大的老师们提出心中的疑问。钱理群先生当场表扬了他,说他提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这给了湘西偏僻农村走出来的杨琳文以巨大的鼓舞。他说:“我从此不再感到自卑。”

 

    B、大学毕业,只想当一个纯粹的学者

 

    2005年6月,杨琳文大学毕业了。在一直对他关爱有加的田茂军教授的推荐下,他顺利地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在大学学习期间,杨琳文见到过那么多大名鼎鼎的文化学者,而且,给他上课的老师,一个个都是首屈一指的。张建永教授,博闻广记,口若悬河;唐生周教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向成国教授,德高望重,润物无声……他也梦想成为这样的一个学者。


    然而,做了大学教师的杨琳文,很快便发现,在现在的大学里,要做一个纯粹的学者是多么难!课堂上,他跟学生讲理想,讲情怀,讲文化;课堂外,却常常不得不做一些与自己内心相违背的事情。他有一种强烈的人格分裂的感觉。这种感觉的一次次袭击,让他过得十分痛苦。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雄心勃勃想当一个纯粹的学者的杨琳文,一时茫然了。他说:“那段时间,我迷上了阎真的小说《沧浪之水》,看了不下十遍,看一遍哭一次。”


    一天,杨琳文和几位老师在学校的桂花树下打麻将。起身去上厕所的时候,经过一棵紫藤树的他,冷不丁看到黄永玉大师题写的“藤翁”二字。


    回忆那时的情景,杨琳文说:“当时我很触动。我就想,我们湘西人,出去了就是龙,像沈从文和黄永玉。沈从文曾经说过,‘年轻人不要辜负了日头’。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沈从文、黄永玉都已经离开湘西在北京、上海等地打天下了,我怎么能在这里跟他们打两块钱的麻将?未免太没出息了!”


    杨琳文决定辞职,放弃当学者的理想,勇敢地出去闯一闯。


    上完厕所,他马上给长沙的一个同学打电话:“有没有工作,给我找一个,多少钱无所谓,干什么也无所谓,只要能学到东西!”

 

    C、在秘书的位置上,学习做老板的功课

 

    2008年夏天,杨琳文来到火炉一样的长沙,开始了焦灼的寻找。


    其实,对于外面的世界,杨琳文心里也没底。所以他没有马上辞去公职,而是想利用暑假的时间,出去试一试。他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干不好就回去,继续当老师。


    凭着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杨琳文很顺利地进了长沙的一家医药公司,做办公室主任。月工资1800元,不高,但还算过得去。而且,他并不是冲着工资去的,他一心想见见世面,学点东西。不过,在这家公司没做多久,他就不想干了,因为他觉得公司的老板不行,非“明主”。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同学的上司,一位著名的财经记者。在这位同学上司的引荐下,他于2008年9月进了中联重科,给老板做文字秘书。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杨琳文胆识倍增。他毅然斩断了自己的退路,留在了长沙。


    中联重科是一家大型的企业,拥有数百亿的资产。在这里做老板的秘书,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杨琳文是一个很有心的年轻人,他利用休息时间,认真翻阅了公司前面十年的报纸《中联报》,详细了解了公司的创业历程。在秘书的位置上,他还学到了一个大型的公司是怎么设计它的战略,怎么管理和运作的,老板是怎么做决策的。


    一年后,杨琳文离开中联重科,带着在秘书位置上学到的东西,走上了他的创业之路。

 

    D、第一次创业,很快以失败告终

 

    辞了职,杨琳文感到眼前的道路无限宽广。他待在长沙的出租屋里,一边静静地读书,一边认真地编织自己的创业梦想。


    有一天,杨琳文无意间看到美国华尔街日报介绍了一个网站。他猛地意识到,目前中国已经进入真正的互联网时代,何不趁早涉入互联网领域呢?于是,他萌生了做一个网站的想法。


    到底做一个什么样的网站呢?经过一番苦思冥想,杨琳文的心中终于有了答案。“中国一年至少有一千万高中毕业生,他们在上大学之前,很想了解大学是个什么样子的,如果我们能做这么一个网站,一定会很有市场。”杨琳文说,“这个网站就叫《上大学网》”。


    说干就干,杨琳文立即筹措资金,寻找办公地点,购置电脑等办公设备,招兵买马,建设网站……工作很快紧锣密鼓地展开。


    众所周知,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热情是不行的,但光有热情也是不够的。充足的起步资金,对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杨琳文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穷教师,一分钱的积蓄都没有。为了创业,他想尽千方百计筹到了几万元钱。但做了两三个月,有限的资金便用完了,项目却没有做起来。


    没有后续资金,工作难以为继。而且,网站的开发,市场的拓展,对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的他来说,也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一次创业就这样失败了。


    然而,杨琳文并不气馁,年轻气盛,意气风发的他,总相信自己能做出一番大事来。跟着他一起干的几个伙伴也不离不弃,让杨琳文至为感动。


    杨琳文默默地积蓄着力量,像一只蓄势待发的雄鹰,时刻准备着向新的创业梦想发起冲击。

 

    E、回到家乡,创建松桂坊腊味加工作坊

 

    自己的家乡凤凰这么多特产,而在这些特产中,腊肉是远近闻名的,随着凤凰的旅游越来越兴旺,卖腊肉也许是个好门路。带着这个想法,杨琳文从长沙回到了湘西。


    他首先来到母校吉首大学,找到这方面的行家张永康教授和麻成金教授,请求他们给自己支招。两位教授建议他在凤凰建一个厂,获得生产许可证再说。带着两位教授的建议和自己写的一个方案,他跑到凤凰见了四五个老板,最后有一个老板愿意投35万,加上自己贷款的20万,共投资55万,在家乡廖家桥镇建了一个腊味加工作坊,名曰“松桂坊”。


    问到杨琳文为什么把作坊取这么个名字,学中文出身的他说得条条是道:“我们家乡多松树和桂花树。凤凰的腊肉是用松枝熏烤,用桂花、桂皮腌制的。而且,松,阳刚,伟岸;桂,阴柔,芬芳。松桂四季常绿长青,让人产生美好的联想。另外,松桂两个字连在一起,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老作坊。”


    最开始,松桂坊一门心思想做旅游门店的生意。但当时凤凰旅游市场很畸形,卖东西必须给导游提成,一块腊肉,差不多百分之五十的提成给导游。所以有的老板为了尽量降低成本,就用死猪肉、病猪肉来做。杨琳文说:“我毕竟做过大学老师,昧良心的事做不来,不适用那个潜规则,做不好,生意很不理想。”


    接着,杨琳文话锋一转:“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旅游门店没做好,但我们自己有一个厂,能够自己控买猪肉,自己分割。懂产品才懂品牌,懂品牌才有未来。”

 

    F、上网卖腊肉,做成互联网腊肉销售第一品牌

 

    “旅游门店做不起来,我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什么是我们80后这一代人能做好,而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代不能做好或难以做好的?”杨琳文侃侃而谈,“通过思考,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我们懂网络,我们的上一代、上上代不懂;通过网络做生意,我们能做好,他们不能做好,或者暂时不能做好。最后认定:在网上卖腊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明白了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杨琳文便带领他的团队,大胆地向电子商务市场挺进!


    2010年初,松桂坊在淘宝上开了第一个网店。一年时间,他们的腊肉共卖出90万元,其中就有40万元的生意来自淘宝。初步尝到电子商务的甜头,2011年,杨琳文干脆关掉了所有的旅游门店,专心致志做起电商来。对此,杨琳文是这样解释的:“这就是‘锥子理论’,所有力量集中到一点,才能扎得深,扎得透。如果这样也想搞,那样也想搞,什么都做不精,效果反而不好。”


    事实证明,杨琳文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2011年,松桂坊在网上的销售量一下子飙升到300万元,2012年更是达到900万元!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湘西人才奇缺,物流也相对落后,这对于速度就是效率的电子商务来说,都是致命的问题。杨琳文召集全公司的人到张家界的江垭开了个会,做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的决定――进入大城市,进入大行业。


    2013年6月,公司正式搬到长沙,全年做到2300万的销量。


    2014年,成绩稳步上升,做到4700万的销量。


    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松桂坊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全网腊味销量第一!


    “做腊肉的,我们最懂互联网;做互联网的,我们最懂腊肉。”这是杨琳文总结的松桂坊之所以能成为互联网腊肉销售第一品牌的主要原因。


    谈到松桂坊未来的规划,杨琳文信心满满:“湖南人在外地的特别多,而我又是学中文的,通过挖掘湖南的家乡文化、美食文化、地域文化,就可以让顾客的家乡情结得到满足和激发,形成家乡味道的粉丝经济。目前,松桂坊正在进行第一轮风险投资,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5―8年内,实现以湖南味道第一股上市!”

 

图为“松桂坊”腊肉加工作坊

 

图为杨琳文创业自力更生建排污渠

 

图为腊肉熏炕

 

图为松桂坊搬迁长沙起航

 

图为松桂坊的企业文化墙

 

图为松桂坊办公室

 

图为互联网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松桂坊大获丰收

 

图为松桂坊关爱留守儿童暖冬行动

 

图为中央电视台采访松桂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