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会 -- 学子风采 -- 正文

学子风采

彭学明
作者:管理员时间:2014年09月26日 18:00点击:

校友简介:1984年进入吉首大学外语系学习,现任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他以散文创作为主,出版的散文集先后荣获过中国图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认识彭学明,是在全国5家期刊联合举办的“彭学明作品研讨会”上。短短的几天,使我与他之间产生了一种巨大的亲和力,他的质朴善良及坚韧刚毅,像他的作品一样深深地走进了我的心里。

彭学明是在湘西保靖县一个穷困的土家小山村出生的。还在娘胎里时,由于父母不和,他成了一个不准出生的孩子。母亲迫于整个家族的压力,吃药打胎,吃了整整七副药,他依然在母亲的羊水里坚强蠕动。母亲心疼了,违背家人的意愿,毅然决然地生下了他。刚刚满月,父母就离婚了,母亲带着他和四个年幼的哥哥姐姐四处流浪。从此,生活和命运过早地让彭学明品尝了艰辛、耻辱和苦难。在湘西十县长达十余年颠沛流离的历程里,他蹲过岩洞,住过油坊,曾饿倒在荒山野郊外,曾病倒在别人屋檐下。那种寄人篱下的辛酸与凄凉,让他不寒而栗,不堪回首。然而,那种苦难不但没有把他击倒、压垮,反而让他愈发坚强。

为了读书,每天放学后,彭学明上山采蕨菜,下地挖麦冬、掘红根,送到供销社去卖,以便家里多省出一点钱来供自己读书。上中学时,家里供不起,面临失学危险之际,他毅然提一口小锅、一只小鼎,在学校边搭了一个简易土灶,自己煮野菜,熬稀饭。时间一长,他所就读的湘西古丈县二中被深深感动了,不仅免除了他的学杂费、伙食费,还每个月给他相当于现在50元的困难补助费,使他顺利地完成了学业。由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还先后就读过永顺二中、保靖民中等5所中学。然而,苍天并不是时刻不负有心人,命运并没有因彭学明的这种精神绽开笑脸。高考时,他不幸以一分之差落榜,幸福,依然将他拒之门外。补习复读,对一个家庭条件尚好的人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他这样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来说,却比登天还难。于是,他利用假期到矿山去挖煤,到河里去背沙,捡废纸,收酒瓶,开始了求学生涯。第二年,当他以超出大学录取分数线68分的优异成绩等待着录取通知书时,命运,又一次与他开了玩笑,不明不白,他未被录取。当时,他绝望极了。他不明白,老天为什么要那么亏待他?命运为什么要那么折磨他?一切美好的事物,为什么总是背转身去躲开他?而那些不幸与苦难却穷追不舍,让他从小到大都在劫难逃。那时,他还只有18岁,他想到了死。可他又一时想不出以什么方式与这个世界诀别,当然更觉得对不住亲人和老师。还是老师与同学的来信鼓舞了他,使他在生命的死谷里再次扬起了奋进的风帆。他终于美梦成真,跨进了吉首大学外语系的门槛。

在彭学明与命运抗争的历程里,他不但饱受了人间的凄苦,也看到了人间的真情。湘西土地上那些父老乡亲及非亲非故的人们所给予他的博大亲情,使他真切感受到了湘西的慈祥与博大。因此,当他“学会感悟,学会体验,学会与湘西对话时,他便找到了面对世界回报湘西、夸耀湘西的方式,这就是文学。”他认为只有文学这种样式,才能让世人都认识湘西、了解湘西,并热爱和向往湘西。

于是,彭学明就写湘西。湘西的土地,湘西的民风,湘西的历史,湘西的亲情,都在他的笔端里摇动着一派美丽和不屈的民魂。那片曾被沈从文描写得淋漓尽致的湘西,被彭学明描绘得更为扑朔迷离,美丽神奇,充满了令人心旌摇荡的神韵。那些本很普通的文字,在他艺术灵光的照耀下,结满了银饰叮当的民族符号与音乐旋律,明净、清纯地流淌在文学的天堂里,令人拍案叫绝。而那些文学的骨子里,则深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力量、生存意义、奋斗历程和历史长卷,显示着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本质品格。彭学明散文固有的艺术特色、美学意境和思想内涵,使他迅速走红文坛,成为当今文坛影响很大的著名作家。他的《湘西女人》《边边场》《赶秋》《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住进城来的老母亲》《踏花花》《秋收散板》《田园抒情诗》《白河》《冬天》《跳舞的手》《画春光》《祖先歌舞》《阳光》《流水》《唱歌的扎染》《秋天的音乐》《鼓舞》等诸多篇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了脍炙人口的名篇,被全国各地的文学爱好者广泛传抄和背诵。几万封读者来信,带着对彭学明作品的深切厚爱,雪片似地飞到了他的案头,足足装了三个小书柜! 这些素不相识的热忱读者,既有学识渊博的大学教授、中学教师,又有造诣很深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更多的则是干部、学生、工人、农民、军人、商人等。他们都是怀着同一种热情、同一种厚爱和同一种感慨,向彭学明倾诉对其作品的钟爱、对其未来的希冀。

江苏沛县教师进修学院的金恒宝先生写道:“我是一名进修学院的教师,在读作品方面十分挑剔。我越来越感到能让我读得下去的作品太少,愈是读不到真文美文,就愈喜爱您的文章,愈想读到您的书。您的作品有乡土气息,有地域特色,有生活个性,自然、真诚,十分耐读。在课堂上,我常常把您的作品作为学员的范文。”

    江西瑞金清溪中学王先文先生写道:“在众多的散文作家中,我和我的文友们最喜爱的就是您。我曾经把您的散文拿到课堂上讲解,学生亦兴趣很浓。有的甚至问我怎么课本上没选您的文章。”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耿立先生写道:“我是从《人民日报》石英先生那儿得到您的地址的,我知道您苦痛的童年,知道您讨饭的痛创和被狗咬的惊恐。但正是这块基石垫起了您的浩然正气,为天地立言,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恢复人的心性与尊严。您的散文,在目前娇情益浓的散文界独树一帜,灵山秀水,确有‘舍我其谁’之感。您的散文是一面旗帜,我们要执著它,追逐它。”

而湖南教育学院中文系麻其勇先生的来信,则如诗一样的优美感人:“阳和天气,江南草长,您的浓浓淡淡的湘西山光风物之美,捻动了无数人的乡关情思,长沙的大专院校已形成了一种‘彭学明现象’和新的‘湘西热’。您的《祖先歌舞》《白河》《秋收散板》等作品的复印件随处皆是。人们感叹您的美文,钦佩您的才情,因为您而使湘西为人向往、热爱。谢谢您给了我们珍贵的精神食粮与快乐


!”

彭学明常常被这些读者们感动着,激励着。他感动于一些新战士、学生是随身带着他的作品走进军营和学校的;感动于一些干部是随身带着他的作品踏上旅途的;更感动有的农民下地劳动时也带着他的作品。四川三台县建设镇泉水村三组的郭明金先生在信中写道:“从熟悉您的作品,到熟悉您的名字,有好些年头了,对先生的才华敬佩不已,对先生的作品特别爱慕,甚至下地劳动歇气时,我都要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一读,仿佛从中得到了无穷无尽的劳动力量。



       面对这汹涌而至的读者之爱,彭学明常常感动得涕泪交流。他无言以报,只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那些在文学上求教的人,他一丝不苟地给他们修改稿件、推荐作品,培养了不少文学新秀;对那些在人生道路上痛苦彷徨的人,他推心置腹地与他们交流、探讨,拨亮他们前进路上的一盏灯;而对那些因生活困顿向他求助的人,他则竭尽全力急他人之急,做他人之做,给他们送去一缕阳光、一片绿荫。    

如此以往,这些读者,不但把彭学明当作自己喜爱或崇敬的作家,也把他当作自己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他们从中看到了他一颗博大的灵魂、善良的心灵和高尚的人品。

彭学明有一句名言:为人为文都要讲究质量。他用自己的言行印证了。

他的作品不但深受读者欢迎,也引起了文学界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新华文摘》《散文选刊》《中国文学》《散文・海外版》等权威刊物,先后转载了30余篇,多种精品选集收选了20多篇。他的一些作品还被译成外文介绍到国外并被部分大、中专院校作为教材。《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文学报》《中国青年报》《中华读书报》《理论与创作》《写作》《书与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电台等数十家报刊、电台纷纷撰文,专题报道和评介了彭学明的成长事迹和文学成就,称他为“土家族的小沈从文”、“中国散文的一面旗帜”、“犹如沈从文再世”、 “湘西爱情鸟”等。为此,1995年7月28日至8月2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散文・海外版》《芙蓉》《九州诗文》5家期刊社联合为他召开了作品研讨会,《人民日报》等14家新闻单位报道了研讨会的消息。《散文百家》等4家刊物分别将他与冰心、巴金、艾青、臧克家等老一辈著名作家一道列为中国当代散文百家,并在封二登出了其肖像。被列为国家科研课题的《中国当代散文史》和《中国散文美学》等论著将他列为卓有成就的著名作家进行了专章论述。

鉴于彭学明广泛的影响和突出的成就,24岁时,他当选为政协湖南省委委员,成为最年轻的省政协委员;28岁时,他荣获湖南省青年文学奖,此奖一年一度,一度一人,从1984年开评以来,获此奖的全是诸如韩少功、彭见明等湖南最优秀的青年作家。29岁时,彭学明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以不计名投票形式评为跨世纪的“21世纪文学之星”。同时,他的散文集《我的湘西》荣获中国图书最高奖――中国图书奖;另一部散文集《祖先歌舞》,更是备受欢迎,首版1.6万册,成为热销书籍。31岁时,他在连初级职称都没有的情况下,破格晋升为高级职称,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高级作家。1997年,他光荣地当选为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湖南省最年轻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商讨国事时,往往成为新闻媒体竞相采访的焦点人物。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回报脚下的这片土地,也为了不辜负热爱和关心自己的读者,彭学明行僧游神般地跑遍了湘西。张家界的山,怀化的水,常德的湖,自治州的民风,都让他百看不厌,百品不烦。他和乡亲们一同跳摆手舞、茅古斯舞时,体察了他们旺盛不衰的风情。他和乡亲们一同唱歌、摔跤时,品味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豁达,对爱情的理解追求。他进土家山寨,爬苗山苗岭,住白族木楼,与乡亲们一同劳动、生活,为的是仰视他们生命的本质和不朽的灵魂。他是在用他的整个情感和心灵为他的故土讴歌,为他的民族立传!

由于彭学明的文学与成就,由于他的人生经历与精神,他每年都要被一些大中专院校请去做人生与文学的演讲报告。无论在他乡异地还是在本乡本土,面对黑压压的一片师生,他总是操一口不改的湘西保靖口音,平和而坦诚、深沉而深刻地讲诉他的人生理念和文学思想。那种平易亲切、那种机智幽默、那种深邃博大,赢得了师生们一次又一次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想像,那报告是何等的精彩!难怪,记者们发自内心却又半真半假地说:“你到哪儿做报告就到哪儿扔了一个炸弹。没想到,你还是个天才的演讲家!”而他,陶醉的并不是这些掌声,而是掌声背后的东西,那就是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及报告的意义。他说,如果我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和文学思想能给人一定的启迪、激励,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我这作家算没有白当,我这个人民代表也算为人民做了一点有益的事


!

《散文百家》主编朱梦夕先生曾经说过:“如果说以前我们一说起湘西就想到沈从文,那么现在和将来,我们一说起湘西,就会同时想到彭学明。彭学明的名字已经与湘西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个不同于沈从文的新时代的作家已走入我们的生活。”是的,彭学明是与湘西血肉联系的。湘西成就了彭学明,彭学明又让湘西使人更为向往、更为热爱。彭学明自己也成了湘西的一道人文风景。他是沿着湘西这块沧桑地脉,走往中国和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每一块土地都有自己的代表,当彭学明以他执著的民族感情和乡土情结边走边唱时,我们衷心地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完全相信他这只湘西爱情鸟会越飞越高,相信整个世界都会听到他美妙动听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