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校友会
概况
聚集吉大
校友会动态
优秀教师
学子风采
校友单位招聘信息
基金会
走进我们
捐赠项目
捐赠指南
信息公开
捐赠鸣谢
新闻热点
学校办学成绩
工作动态
吉大记忆
校园风光
校友文字
党建工作
校友查询系统
网站首页
校友会
概况
聚集吉大
校友会动态
优秀教师
学子风采
校友单位招聘信息
基金会
走进我们
捐赠项目
捐赠指南
信息公开
捐赠鸣谢
新闻热点
学校办学成绩
工作动态
吉大记忆
校园风光
校友文字
党建工作
校友查询系统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会
--
学子风采
-- 正文
栏目导航
NAVIGATE
概况
聚集吉大
校友会动态
优秀教师
学子风采
校友单位招聘信息
学子风采
易小明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4年09月26日 16:00
点击: 次
校友简介
: 易小明,1984年进入吉首大学中文系学习,哲学博士,现任吉首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伦理学硕士生导师、教授。
1965年,易小明出生在湘西龙山县洛塔老山界的一个小村里,家有兄弟姊妹七人,他排行第六,因而人家老叫他“小老弟”。小老弟启蒙读书时,个头还不及他用的课桌高,可是成绩却总是最好的。只有一回,期末考试排名次跌到第三名去了,他为这伤心得哇哇大哭,连饭也不肯吃。天资聪颖的小老弟,自那以后再没在学习上输给别人。他身上那股子争强好胜的倔脾气,大概在少年时代就这样培养起来了。
稍大一些后,他懂事了,脾气也更倔。身为一家之长的父亲简直觉得自己是养了一个对头,拿他莫可奈何。蕴蓄在易小明身上的那种独立傲岸的个性,使得他远远超拔于他的同龄人之上。有一年冬天的晚上,那时易小明已经上高一了,家里正为他的学费发愁。父亲拗不过他要继续上学的要求,憋出一句气话来:“自己挖煤挣钱去!”易小明牛劲一上来,他还真去了,第二天一早就进到几十里外荒野中的一个小煤窑。矮小的煤洞里,他和那些挖煤的农民一道侧身躺着,一锄一铲地掘,挖满一筐,就背贴着满是碎砂石的地面,将煤筐一点一点地拖出洞来。几天下来,背磨破了皮,粘着乌黑的煤粉末,渗出斑斑的血水来。十五六岁的少年,从那时候开始便懂得了一种人生的悲悯。也是那时,易小明暗暗在内心立下誓言:他要超越这种悲悯!
�
1984年,易小明考入吉首大学中文系。上大学期间,他是他们班上吃穿用较寒酸的一个。他夏天只有一件衬衫,脏了洗了搭在肩上吹干了就穿上,可是同学们谁也不敢小窥这个湘西最穷的山沟沟里出来的易小明。他的围棋、象棋是他们班最厉害的,几个人敌不过他一个;他的“逻辑学”能够轻轻松松就考到100分;他还是中文系的学生分会主席、学校象棋协会创始人;篮球场上也是一员矮小而劲大的猛将。不下棋也不打球的时候,易小明安安静静地坐下来读他的书,老僧入定一般。他喜欢读理论书,黑格尔、康德、老子、庄子,西方的、东方的先哲将他折服了。他的思想随着这些书籍一步步地深邃起来,丰富起来。他随身带着个笔记本,想到什么他就写,思想不时迸出的点点火花,在他的探索中越烧越旺。
�
从莱布尼茨的“世界上绝无两片相同的树叶”一话中得到启发,易小明联想到物质的分子运动,联想到数的递增递减,进而联想到差异。在诸多的思索之后他总结道:差异与运动一样 ,是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1988年大学毕业前夕,平日里对此毫不显山露水的易小明以他的毕业论文《论差异与善的起源》引起老师们的一片惊叹之声,因而不得不再一次对这个愣头小子侧目而视。自此,易小明的“差异”研究算是正式拉开了序幕。
�
此后,带着那么些“离经叛道”的情绪,他一反前人将“差异”粗略归为矛盾的理论,大胆指出 :差异是哲学的基本范畴,矛盾是差异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从而对差异作了一个明确的界定。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评价他的这些观点时说:“这都是发前人之未发的。”
�
“差异”这东西作为一个专题研究在哲学界几乎还是一片未经开垦的荒漠,易小明闯了进来 ,在这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安营扎寨,开始了他艰难而又辉煌的拓荒历程。他以“差异是事物普遍存在形态”为出发点,联系实际将之向各方辐射:差异与阶级,差异与社会,差异与经济建设等等,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独有的理论体系。十几年来,易小明凭着一股子闯劲,在他的营地上收获巨大:他先后主持、参加过10项国家、省级社科课题研究,在《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求是学刊》《长白论丛》《求索》《生产力研究》等国际交流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被《新华文摘》《哲学动态》《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等刊转载、摘录或辑目;3篇论文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论文《论学术编辑活性思维结构的特征》《从接受理论看学报编辑的再创造》《差异与社会公平》《差异与人之本质生成样态》分别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编辑学论著奖和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论著奖;论文《中西差异――平等结构的不同内质》深刻阐述了导致中西经济发展差异的内在社会结构,在第四次国际汉学研讨会上宣读,受到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目前,易小明已出版了《社会差异研究》和《民族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合著)两部学术著作 ,因成绩突出,1996年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
有人戏称吉首大学是“用板车推出来的大学”,如果说老一辈的板车推出了民族地区的一所大学,那么今天,这种“板车精神”在易小明的身上得到了延续,他是推着精神的板车向哲学的荒芜之地进军的一个探索者。谁都知道,他原来的专业是中文,如今半路上杀到另一个领域去 ,虽然有“文史哲不分家”一说,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如此,易小明自然就少了那份轻车熟路的自在,他须得比他的同行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有大的收获。然而,他也有他的优势,那就是他能够做到不因循守旧,能在一种不囿于前人说法的气氛中放开手脚踢打出自己的那片学术天地,从而做到有自己独特的建树。学术领域最难得的就是这种不怕虎的牛犊之勇,而这正是易小明品格中的核心所在。严格说来,对“差异”进行一种专门研究几乎还是件前无古人的事情,他敢于将一面旗帜插到这块荒原上已属不易。要建立起一个颇具规模的体系,更需要一种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易小明不缺乏这种勇气和毅力,他会以他少年时只身奔赴煤窑的姿势向那个荒原的更深处掘进!
�
1988年毕业留校的易小明,那时候白天在学报编辑部里埋头苦干,夜间则挤在学生宿舍里, 在老鼠与蚊子的陪伴下写出了他的一篇又一篇优秀论文。后来结婚了,妻子黄宏姣是他大学时的同班同学――一个挺贤淑挺实在的女子。学校给分了房,两间斗室加起来不过20 平方米。生活是清苦的,夫妻二人的工资当时总共也就200多块,除了衣食住行,还得寄回各自的家中奉养父母与帮助弟妹,拮据得可以了。然而,潜心研究差异的易小明却看不到自己生活水平与别人的差异。他是在贫困的洛塔山里吃土豆长大的,少时的贫寒与磨难催他早熟早慧,也早已铸就出他一副吃苦耐劳的铮铮气骨。
�
易小明有个习惯不太好:很少做家务。黄宏姣是个典型的贤妻良母,锅盆碗瓢,家里一切活计她几乎都包下来,并戏称这是“一条龙服务”。每日里上班下班洗衣做饭辅导孩子功课,她忙得有条不紊,十余年了,倒没什么怨言。搞哲学的老以为自己精神粮食充足,可也要食人间烟火的。易小明是个书呆子,一头扎进去,便真的到了“心外无物”的境界。有时黄宏姣上夜班去了没给他做晚饭,他饿着肚子在书房里等到九点半也不下厨去“发挥主观能动性”。易小明不抽烟不喝酒,唯独买起书来不要命,有几回发了工资只交100元给夫人, 其余全撂在书店帐台上了。望着书房里挤挤挨挨一地的书,好性子的主妇简直哭笑不得。“他那人呀,身上揣了钱出去,一回来准变成书了!”黄宏姣说。
�
在商风吹得人欲醉的今天,易小明却把他“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他喜欢孔子积极入世的思想,同时他也能够做到清静处世。从前的同学、朋友中,好些个成了富商巨贾,回湘西来了,开着小车接他出去兜风。向来珍惜友情的易小明也总是应邀而去,但他在为朋友的成功而感到高兴的同时,却也能其乐融融地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
他生于斯,长于斯,求索于斯,他的人生抉择便是奋斗于斯。他正用自己的“差异论”为母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撑起又一片丽日晴空。
上一篇:
刘文武
下一篇:
张永中